从德中贸易看我国金属制品做强之路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16日浏览量:
2013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金属制品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到其总进口金属制品的4.8%和5.2%;出口到中国的金属制品占到其总出口量的2.2%,占到总出口额的5%。较为德中金属制品贸易价格可以看见,2013年中国从德国进口金属制品的平均价格为5216美元/吨,出口到德国的金属制品平均价格只有2041美元/吨,即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2.56倍。
中国低价出口金属制品,高价进口金属制品的状况不应引发留意并不应逐步提高。中国金属制品行业不应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企业不应通过产学研融合、品牌质量建设、正确处理与原辅材料和设备企业的关系,联合建设金属制品强国。德国金属制品业品牌优势显著德国是金属制品强国,中国是金属制品大国,中德金属制品贸易不存在互补性。德国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一些金属制品企业具备很长的发展历史,其产品质量和种类在全世界都获得接纳,一些企业也被我国的制品企业和用户所熟悉。
例如,1579年创立的德国法尔福集团公司,经过430多年的发展,其产品应用领域早已牵涉到电梯、起重、码头、煤矿、油田、索道、钢厂、钢缆结构等多个行业。在工程起重行业,该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起重机生产厂商利渤海尔和特雷克斯·德马格登录的钢丝绳供应商。其辖下的钢丝绳生产厂家达高公司,与世界著名电梯生产企业如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德国蒂森、芬兰通力等都创建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创办于1873年的德国迪帕,其类似钢丝绳具备较高的知名度,是众多世界知名起重机厂家的主要钢丝绳供应商,在中国某种程度夺得了众多知名企业用户的注目。金属盘条的提供商、世界著名金属制品制造商———德国聂伯金属集团的德瓦赫钢绳,为欧洲主要的钢丝绳设计生产企业之一,是钢丝绳欧洲标准的草拟制定者。德国钢丝绳出口附加值较高德国金属制品贸易遍及世界,中国是其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2013年,德国出口金属制品[还包括不锈钢丝、合金钢丝、碳素钢丝、钢丝绳(不含钢绞线)]58.3万吨,金额13.3亿美元。
其中,出口到中国1.3万吨,占到总出口量的2.2%;出口金额0.67亿美元,占到总出口额的5%。德国进口金属制品78.4万吨,金额14.8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3.8万吨,金额0.77亿美元,分别占到比4.8%和5.2%。
从上述数据可以显现出,德国金属制品不管是数量还是金额,进口皆略为小于出口。以钢丝绳为事例,德国是中国钢丝绳的仅次于贸易国,2013年德国进口钢丝绳17.4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1.5万吨,大约占到其进口量的9%;出口钢丝绳9.7万吨,其中出口到中国0.85万吨,占到其出口量的8.8%。总结德国金属制品进出口的发展,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金属制品进出口都有较小程度的回升,随后有有所不同程度的回落,2011年超过较高水平,之后又呈圆形上升趋势。以钢丝绳为事例,德国钢丝绳进口数量小于出口数量,且其差额有之后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9年,德国钢丝绳进口14.1万吨,出口10.2万吨,差额3.9万吨,进口量比出口量多38%;2013年进口17.4万吨,出口9.7万吨,差额7.7万吨,进口量比出口量多79%。虽然德国钢丝绳进口数量远高于出口数量,但是由于德国钢丝绳出口附加值较高,结果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例如,2009年钢丝绳进口额4.19亿美元,出口额4.59亿美元;2013年进口额4.42亿美元,出口额4.57亿美元。出口均价是进口均价的2.56倍中国是德国的最重要金属制品贸易伙伴之一,从中国进口金属制品自2009年经常出现谷底后,近年来进口数量和金额都呈圆形快速增长趋势。
德国从中国进口金属制品总量大体上在3万吨上下波动,2009年低于,为2.12万吨;2011年最低,为4.11万吨。德国出口到中国的金属制品每年严重不足2万吨,2012年以前稳步增长,2013年显著上升(闻图1)。以钢丝绳为事例,2013年以前德国出口到中国的钢丝绳比从中国进口的钢丝绳数量多,但出口基本稳定,进口从2009年以来快速增长较慢,再加2013年德国钢丝绳出口下降,经常出现了进口小于出口的现象(闻图2)。
从钢丝绳的均价来看,德国钢丝绳出口均价和出口到中国的钢丝绳均价都正处于高位,且较为稳定,但出口到中国的钢丝绳价格要比出口均价低得多(闻图3)。例如,2013年德国钢丝绳出口均价为4722美元/吨,出口到中国的钢丝绳均价为5565美元/吨,比其出口均价低17.9%。德国进口钢丝绳均价和从中国进口钢丝绳均价都正处于较低价位,进口均价基本稳定,但从中国进口钢丝绳均价呈圆形上升趋势。
2013年德国从中国进口钢丝绳均价2644美元/吨,和德国钢丝绳进口均价2542美元/吨比起,仅有高达4%。2013年德国钢丝绳出口均价比进口均价低85.8%,对中国出口钢丝绳均价比从中国进口钢丝绳均价低110%。2008年以来,德国金属制品进口均价呈圆形较慢上升趋势,2008年进口均价2367美元/吨,2013年进口均价1891美元/吨;出口均价呈圆形较慢下跌趋势(闻图4),2008年出口均价2142美元/吨,2013年出口均价2274美元/吨。
德国从中国进口和出口金属制品均价都呈圆形上升趋势,出口均价比进口均价低得多。2008年德国从中国进口金属制品均价2202美元/吨,对中国出口金属制品均价5990美元/吨,出口均价比进口均价低172%;2013年德国从中国进口金属制品均价2041美元/吨,对中国出口金属制品均价5216美元/吨,出口均价比进口均价低156%。
中国做强金属制品之路2013年,中国从德国进口金属制品的平均价格为5216美元/吨,出口到德国的金属制品平均价格只有2041美元/吨,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2.56倍。由此推测,中国出口的是比较低端的产品,进口的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是对我国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国金属制品必须提升产品档次,产业结构必须调整与升级。升级的方向就是指较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改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改向集约型升级。
品牌质量建设。优良的品牌质量是品牌夺得顾客忠心的取之不尽的源泉,而品牌质量是由顾客消费品牌产品所取得的感觉或体验来回应。
提升品牌质量也就是把提升产品质量和提升顾客感官质量有机融合一起的过程。德国一些企业的钢丝绳因其卓越的品牌质量优势在国际上最畅销可谓,如凯撒、迪帕、法尔福等在我国企业用户中都有较好的口碑。我国的金属制品企业不应下大力气提升产品质量,而且还要办好品牌策划、品牌宣传,让名副其实的好产品走进国门,走向世界。产学研融合。
科教兴国、产学研融合已是基本国策之一。我国金属制品行业一些较小的企业展开了有所不同形式的产学研融合,并产生了较好的结果。
但从行业层面来讲,这项工作还很脆弱:一是目前积极开展这些工作的企业还较为较少,二是合作的范围小,三是融合的深度深,四是一些合作流于形式。2014年国家一并600所高校改以职业技术型大学,坚信以后还有更好的大学培育实用型人才,并展开科研成果的应用于转化成。企业也不应主动与高校和研究院所联系,为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行业的综合实力而希望。
处置好制品与原辅材料和装备三驾马车的关系。提升金属制品的质量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原辅材料是基础,工艺技术是关键,生产装备是确保。我国的线材质量已能符合一般金属制品的拒绝,但要符合高端金属制品的质量拒绝,如低形变气门簧、高强度细直径制绳钢丝、切割成钢丝等,与国外先进设备水平还有较小差距,主要在于非金属夹杂着物的掌控水平、晶粒度、性能的稳定性等方面;拉丝模、润滑剂、钢丝绳油脂等也不存在一定的差距。
生产工艺否先进设备?生产中具体操作否严苛按照工艺流程和参数展开?这些都是金属制品企业必须解决问题的问题。金属制品生产工艺既要符合产品质量拒绝,还要符合节能降耗和环保拒绝。
此外,想生产一流的好产品,没好设备是不有可能的,如热处理温度波动较小就不会引发钢丝质量不合格,捻制中钢丝或股的张力掌控不均匀分布就不会影响钢丝绳的质量甚至出厂。在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下,钢铁企业“老大哥”正在拿起身段,聆听来自制品“兄弟”的声音,设备企业堪称不愿为制品企业作好服务。制品企业不应勇于和擅于主动联系原辅材料和设备企业,联合研发合适本企业产品质量的原辅材料和装备,为产品升级共同努力。
本文关键词:从,德中,贸易,看,我国,金属制品,做强,之路,鸭脖体育官方
本文来源:鸭脖-www.wk-edu.com